【成長啟導】一個男孩子的發言

課堂上,我們跟學生玩了一個遊戲。我們提出以下的選項,要他們選擇一個來形容自己,並且憑直覺做選擇,不要思考太多。(父母們也可以玩玩看喔!)

  1. 球 或 球拍
  2. 蛋白 或 蛋黃

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發言,是個男孩子的回應。

男孩子說:「我選球拍!因為球很被動,它不能決定自己要去哪個方向,都是球拍在控制它!」

我說:「你很想對自己的生活有主導權對嗎?

男孩子點頭,接著說:「我覺得自己常常被控制,很多事情還要跟著別人的要求去做。」

我問:「那你有甚麼感覺呢?」

男孩子有點不好意思說:「我覺得很辛苦。有時候我真的不想跟從,但又要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和意見,好像做不到自己。」

然後我再問:「所以你覺得,很多事情自己不能決定,還要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和意見,這就等於沒有了自己,對嗎?」

男孩子點頭。

男孩子表面的回應,好像在投訴和抱怨自己作不了任何決定,覺得自己被控制;明明顧及他人的感受是件好事,怎麼說到好像很嚴重,又沒了自己,又好像被逼一樣。

父母們,你有留意我們跟男孩子互動中,是如何回應他的?我們沒有把焦點放在他的「抱怨」上,更多的是我們想從他的回應當中,了解他現在的狀態。

所以,綜合我們平時對男孩子的觀察和認識,我們透過提問,例如「你有甚麼感覺呢?」,讓男孩子嘗試將他內在的心情表達出來;將自己理解的意思重新敍述一次,向男孩子釐清(clarify)他想表達的意思,例如「你很想對自己的生活有主導權對嗎?」。

對於男孩子來說,表面上他是在「投訴」和「抱怨」,但他深層的意思,是想表達他的渴望──希望大人們能夠看見他已經長大了,給予他一定程度的自主權,處理自己的事情;同時反映他的內在掙扎──因為對身邊的人十分重視,所以他不知道怎樣才能「做自己」,又能「顧及他人」。

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他們會思考生活和生命的各種議題,有時候他們會走進一個「死胡同」中,一直在裏面團團轉。這時候,如果大人們能夠留意到他們的狀態,並且指引方向,他們慢慢地就能從混亂中走出來。

最後,我們跟男孩子說:「在『做自己』和『顧及別人』中間,關鍵是你如何健康地表達自己,讓你的內在聲音被聽見,讓身旁的人能夠多一點明白你。我很欣賞你會思考這樣的問題,這反映你的世界不是只有自己,而且也是一個成熟的表現。

男孩子「嗯嗯」的回應著,原本繃緊的身體也放鬆下來了。

推薦書籍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