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養實例】進入青春期,暴風真的會來臨嗎?

今日與一對父母會面,他們提到孩子最近開始有反叛的行為,例如駁咀、說謊、隱瞞事實等等。父母的語氣有點生氣,內裡卻帶著失望:「以前孩子明明很『聽話』,現在卻很容易發生衝突,是否因為他已經進入青春期了?」

許多孩子到了高小或初中階段,與父母的關係都出現了若隱若現的變化,感覺彼此慢慢地走遠了。是否因為孩子進入青春期,長大和獨立了,所以沒那麼需要父母呢?而父母也會感到忐忑、矛盾、憂傷,明白「生活」的層面是需要放手,但彼此「生命」、「關係」也從此漸遠嗎?

關係是一點一滴累積的。漸漸成為青年人的他們,心思變得更複雜和敏感,而青春期只是一個加速的時間點。事件引發的衝突,是一些訊號,讓我們有機會反思與孩子的互動,彼此有沒有真實深刻的連結。如果親子關係中曾經有許多誤解,或者孩子沒有經歷到自己是重要的,就更難與父母坦誠溝通。

聽過不少青春期的孩子透露心聲:「以前細個被罵不敢反駁,現在我大了,我不忍了!」,「以前我會將父母的責罵和批評『吞落肚』,現在我會當『聽不到』!」

與青春期的孩子同行,首要的不是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,是讓孩子與父母的互動中經歷到彼此的重要。

在交談的過程中,父母回想過去大部分的時間,對孩子的關心多是基於他的行為,每天一入門口就問:「功課做好沒有?」,焦點放到緊急的東西上。父母用催迫和鞭策孩子的方式,來表達他們的愛和對孩子的重視。

可孩子的世界並不是這樣理解。

孩子產生了一個錯覺,就是父母緊張他的成績多過他本身。而又因為孩子年紀小,分辨不到這是錯覺還是真實,而產生了「我不是重要的」的內心根源。

有人說,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暴風一樣,父母再也管不住,一不小心還會弄得人仰馬翻。但我們卻認為,這是一個十分關鍵的時間。趁孩子對父母的話還「有反應」時,請關心他的「人」多於他的「事情」,默默地用心聆聽,嘗試聽出孩子的內在感受。也趁孩子還沒有完全把心門關上前,用孩子能接收到的愛的方式,表達和告訴孩子:「我們永遠愛你」。

也許,暴風的感覺是真實的,但這是一個機會,讓我們再次正視與孩子的關係。

推薦書籍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