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養實例】一談讀書就「落閘」?

今天與學生講「升中預備和讀書方法」這課題。升上中學,要適應環境的轉變、新學科的內容、上課的模式、新的人際關係,同時責任多了,別人付諸的期望也高了。

當談到一些通常面對的狀況,例如:成績跟不上、科目多了,內容深了、結交新朋友、英文程度不足等等……你猜猜,如果我問:「你有想過這些情況嗎?」他們的第一個反應是甚麼?

「我有聽過,所以也覺得擔心。」

還是,「不知道」、「無所謂」呢?

沒錯,都是後者。有一個學生還說:「我不會驚,所以不用問我。」

父母會想:「唉!平常跟孩子討論事情,他們常常都『沒甚麼反應』,再問下去就乾脆走開呢!」

沒錯,很多時候,他們的第一個回應都是:「不會」、「不知道」、「不要問」,為甚麼呢?

這階段的孩子進入身份迷思期,想探索自我,卻也容易迷失自我。他們心裡或多或少會感到疑惑,對前路感到擔心和緊張。在壓力下的孩子就會啟動「否認」來逃避面對真正的感受,但這不是內心真實的想法。

所以,我們都沒有問他們會不會害怕,他們就已經防禦說:「我不會害怕。」這不是就反映他心中曾感覺害怕嗎?

我們可以做的是,先暫時「忽略」他們那些吊兒郎當、不上心、不認真的態度。父母的回饋和反應很重要,此刻如果我們作出判斷,說起教來,孩子的心就會關上,即便道理多有智慧,沒聽進心裏的話不會發芽,改變也就不會出現。

孩子的心像個洋蔥,要耐心剝到底才知道他們真正的想法。也許,先輕鬆地與他們聊天,不要把焦點放在他們的壓力上。分享一下你在中學時有趣的故事和回憶,例如:有趣的老師同學、在學校迷路、同學的笑料……讓孩子卸下防禦,他們便會慢慢道出自己的想法呢。

推薦書籍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