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們問孩子當刻的情緒時,我們最常聽到的回應有:
「不知道(唔知)。」
「沒有(無)。」
「開心。」(但樣子卻是很苦悶似的)。
有時,真的讓爸媽摸不著頭腦,究竟孩子的心情是如何呢?其實,表達情緒從「產生」到「意識」,從「找出情緒詞彙」到「接納並健康地表達」,每一步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,都是一個學習過程。
在「情緒小主人」的課程裡,我們會與孩子討論情緒是甚麼和情緒的用途,讓孩子學懂接納自己的情緒。記得有一次,我們在討論健康的情緒表達是「表裡一致」時,我問孩子們這三個情況有甚麼區別?

一個小女生回答:「1是假裝開心,其實是不開心。」那我問她:「那你有試過像她嗎?」她就說:「常常。」當我問:「那麼你希望自己成為哪一個?」她毫不猶疑地回答:「3。」
情緒,的確是比較抽象的題目,但我們不要輕看孩子內心的敏銳度,只要有適當的方式(圖像、小口訣、摸擬情景、繪本故事)和感到安全的環境(被接納、被鼓勵、延遲判斷),他們都會願意開放自己,學習「情緒」這事兒。
推薦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