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親子教養】年代大不同!網絡世代的家長必備的教養世界觀

自從疫情出現,很多家長關心如何處理子女的「學習動力」及「網絡沉溺」的狀況。

我想起有一次與家長會面。他眉頭緊鎖,向我們訴說子女的情況:「我知道他有些科目跟不上,我就讓他到外面補習,又拜託了朋友的兒子幫忙一下。可是,補習費交了,卻不見得成績有長進。」

「很多次我下班回到家,就看見他躺在沙發上看手機、看影片,不然就是跟同學傳訊息,從沒見過他拿書出來溫習,也不見他做功課,就連家務也沒見他幫忙。好幾次老師都打給我,叫我要好好勸導他。我難道沒有嗎?可是一提起功課和溫習,他就開始發飊!我能怎麼辦?我要怎麼說?」

「我們小時候哪有人管我們啊?都是自己自動自覺去讀書,而且有時候還要照顧弟妹,幫忙做家務。他真的是太幸福了!」

是這位家長做得不夠好嗎?當然不是。

是他的子女問題很嚴重,已經藥石無靈了嗎?也不是。

如果家長也有類似的情況,想要尋找解決方案的話,我想先跟大家把眼光拉遠一點,談談「世代」。

年代大不同!了解我們與子女成長環境的差異

很多時候,當家長開始認識,理解自己和子女的「世界觀」差異時,他們突然對子女就多了一份理解,而這正是改善親子關係,提升子女動力的開始。

年代大不同

我作個比喻,世代更替就像四季

祖父母的一代,屬於世代的春天,大多數都經歷過戰爭、走難的時間,別說生活品質了,就連是否能活下來,能不能夠吃飽,這都不能保證,所以他們學會了如何適應這些不安定、困難的時間,大多數祖父母都特別能吃苦。

祖父母的內在動力,來自於「我要活下來」,傳宗接代。

父母的一代,屬於世代的夏天。這個世代出生的父母,很多都經歷到社會和經濟環境從艱難慢慢走向蓬勃的時間,這可說是「先苦後甜」。因為經歷過苦,所以他們明白,世界沒有免費午餐,「一分耕耘、一分收穫」;也明白如果生活能夠過得有好品質和安穩,你得付出相應,甚至更多的努力來獲取。

父母的內在動力,來自於有努力便有回報,並且有實際「看得見的提升」── 包括生活品質、時間彈性、購買力等。

孩子的一代,屬於世代的秋天。而父母和子女兩代,在人生態度和價值觀上,衝擊特別大。大多數孩子出生後,生存生活這些基本內在需要已被滿足,又因世代發展的各種因素,這世代孩子的上游能力偏低,即使他們努力也不見得會有相應的回報。所以,他們常常會問:「我為甚麼要讀書?」、「點解一定要做醫生律師才叫有出息?」諸如此類的問題。

思考人生,這本來不是壞事。

但問題是,兩代人的生命參照點(reference point)完全不同。當兩代人的焦點和期望不同步,現實和期望便會出現落差。

上一代著重看見外在的成就,所以能讓父母安心的是──成績好、主動勤奮、聽教聽話、自動自覺;偏偏這代著重的是內在的富足,需要心靈關顧,所以這代孩子不喜歡父母只談論「我的成績」和「我的事情」,目標為本、教導式的對話,他們會敬而遠之。

這幾年與孩子同行中,我們深刻體會到,在「學習動力」和「網絡沉溺」的問題上,除了一些方法以外,我們還需要擴闊眼界,讓我們較全面地理解這代孩子的成長需要和挑戰,協助我們在教養上更有智慧。

暫且放下「我要解決子女的問題」的思維,子女內心有很多沒有說出口的話和感受,是最想被父母聽見的。

共勉之。

教養短片:<<如何與網絡世代同行(Part 2):家長必備的世界觀>>

推薦書籍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