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親子教養】如何處理小朋友講大話(下)?

父母們,你是否也曾在得悉孩子說謊後,說過這樣的話呢?

「說謊是不對的!」
「說謊是不誠實的行為,你這樣會破壞我們彼此的信任」
「我以後不會再信你啦!」

有時候父母心裏會有疑問,明明孩子知道說謊是不對的,跟他們說了這麼多次,怎麼就不聽呢?

如何讓孩子把我們的教導聽進心裏呢?這就要看「時機」了。

時機對了 道理就聽進心裏去

以下這三個「時機」,父母可以參考一下:

時機(一):情緒平伏後

當父母和孩子的情緒開始穩定,大家就可以有對話的空間了。

父母請謹記,我們要先按著剛才所發生的事情去談,循循善誘,也要留意孩子的狀態,不要急著把以前還沒有處理好的事情,一併處理。

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仍然對父母的一言一行十分敏感,如果他們產生稍有「被算帳」的感覺,孩子可能就很容易又再啟動自我保護的機制,讓彼此再產生情緒呢!

時機(二):小朋友道歉後

有些孩子心裏很清楚,他做了甚麼事讓父母不開心,也知道甚麼是對或錯,當下他可能為了「逃避痛苦」而選擇說謊,但他們卻會在事後向父母道歉,或者做一些行為來暗示給你聽──他知道錯了!

這個時候,也是一個好的時機,去跟孩子打開對話。因為大家心裏都清楚發生了甚麼事,所以簡單直接會比較好。

一開始對話時,可以先讓孩子回答一些「是或不是」問題,例如「你也知道說謊不對,是嗎?」、「你說謊是害怕媽媽罵你嗎?」等等。

過程中也要留意我們的語氣、肢體語言,讓孩子感覺他們即便說了「真話」,縱然會受罰,但父母的愛仍在,這樣你就更容易去了解孩子的想法。當孩子不再這麼繃緊,這個時候再去教導和糾正, 孩子就更容易接收了。

當然,如果彼此的情緒或者狀態還沒有準備好,請父母謹記,永遠「人」比「事」更重要,處理孩子不當的行為是「應該要做的事」,但關心自己和孩子的感受,長遠來說是「更重要的事」。

當我們和孩子感覺被關心、被重視時,心就被填滿了,這樣事情就容易找到方向處理了。

時機(三):輕鬆的親子時間

我們經常鼓勵父母,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點與孩子交談。

交談的內容不一定每次都具有啟發性,教育意義的,有時候親子間互相分享生活趣事和所見所聞,是一個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過程。

如果我們平常有跟孩子交談的習慣,過程中我們對孩子說的話,沒有太多的判斷和標籤,而是循循善誘、理解和接納的話,久而久之,孩子會習慣跟你有交流,其實互信的關係是透過日常的交流經歷而來的

往往是當孩子不會害怕因為說了真話而失去你的愛,不會擔心說了真話而失去你的關心時,糾正和管教就有成效。你會發現在這樣的情況下,你更容易聽到他的心聲和想法,而我們的教導往往就是在這些自然而然的交談過程中,孩子就把話聽進心裏去。

推薦書籍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