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如果孩子玩樂時的專注能放在讀書上,有多好呢!」父母們,這是你們的心聲嗎?
想想每次跟孩子聊到溫習,爸爸媽媽都很頭痛,因為當踫到孩子不願意的時候、不專心的時候,爸爸媽媽都感到很無奈……可是,如果是讓孩子去玩耍呢?他們當然非常樂意,也非常專心。
「如果孩子玩樂時的專注能放在讀書上,有多好呢!」 有可能嗎?當然可以啊!首先,我們要協助孩子在學習裡創造「輕鬆 + 集中」的氣氛,還可以提升他們的記憶力呢!
想一想,孩子愛玩耍,因為過程快樂,而且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,這樣便會使他們感到輕鬆,沒有壓力。所以,他們有動力驅使自己去做,盡力去玩,會很有成功感呢!如果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都能經歷這些感覺,他們自然會更享受學習。
來跟大家分享一下,這個「輕鬆 + 集中」的法則:
好奇心 + 樂趣 = 輕鬆
成功感 + 動機性 = 集中
那麼,可以怎樣做到呢?我們就要協助孩子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。不同的孩子適合不同的學習方法,讓我們來認識三種學習型態吧!記得在一次LPD®課堂中,我請孩子看看以下的圖片,並逐一形容這是一張怎樣的椅子:

眼仔矇矇,今年就讀小四的Sam說:「這是一張很浪漫的沙發,因為它是粉紅色的。」
好動活潑,今年是小五生的Serene說:「這是一張令人充滿活力的沙發,因為在上面跳的話,會彈得很高呢!」
跆拳道小高手Alan說:「這是一張舒服的沙發,它那軟綿綿的坐墊,最叫我歡喜!」
為何同一張的沙發竟有三個完全不同的演繹?原因很簡單,因為他們各自都用不同的方法接受資訊。
教養短片:【孩子學習型態,你知道嗎?│EDIT Workshop爸媽教養頻道】
來看看不同學習型態的人,學習時可以採用甚麼方法:

每個孩子在學習時都會偏重某一類型的學習型態,我們需要知道孩子是屬於甚麼學習類型,好讓孩子以適合的學習方法來學習。若選錯了方法,孩子可能在學習路上感到有障礙,甚至失去了自信,誤以為自己「無記性」而不想讀書。
那你的孩子又是屬於哪一類的學習型態?快快觀察孩子平常讀書的習慣,當我們了解到孩子的學習類型,我們可以協助孩子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,記憶課本的內容,例如視覺型的孩子,可以透過畫圖畫,或者用不同的顏色筆記下重點;聽覺型的孩子可以用自我對話的方法溫習,好像自己做做小老師,將內容重點講出來;動感型的孩子記憶時往往需要走來走去,手舞足蹈。
當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,他們會覺得記憶是一件有趣的事,而不是一件苦差。「輕鬆 + 集中」使孩子的記憶有效率,帶來成功感,他們的學習動力自然提升。
推薦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