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到的都是新學生,起初大家都有點拘謹,可是,到了課堂中段,氣氛變得輕鬆了,笑聲多了,究竟是甚麼話題引發了他們的投入?
這就是「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期望」。
可能你會想,怎麼可能,這個嚴肅的話題,孩子怎會希望討論?讓孩子開始忍不住發言的是一條問題是:「你覺得期望裡面有甚麼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?」
孩子甲說:「他們『聲稱』成績是不重要,態度才最重要,但每次只會討論我的分數。」
孩子乙話:「他們叫我『不要與人比較』,但每次都拿我與其他同學比較,甚至拿我與弟妹比較。」
孩子丙說:「他們要求我每次考試比上次進步,然後每次只會討論我哪些科目退步了,完全不提進步了的科目。」
孩子的心聲始起彼落,可能你會疑惑,平時很少聽到孩子說這些,反而上第一堂課就願意說?
因為,我們要讓孩子感到安全,不會因為他們的一兩句話,就馬上判下對與錯,或說教起來,先讓他們繼續說下去。
可能你會覺得,這還得了?他們只會不斷說負面的話吧!可是,事情並不是這樣,孩子開頭的說話都是偏向「負面」,因為他們下意識把情緒抒發。
你知道孩子們最後的結論是甚麼?他們都說:「但是,爸爸媽媽說讀書和學習是重要的,這是合理的,是對的。」其實,父母的叮嚀,孩子全部都明白,都知道。
不如我們再細心想想孩子甲乙丙的話,表面是說父母的不是,但背後他們想表達的是——希望被看見、被關心、被鼓勵;表現也重要,但他們渴望「愛」能放在「表現」之前。
正如我們都渴望放工回家,孩子會跟你說:「你累不累?」多過「你幫我簽了通告嗎?」
當孩子拿出成績表時,他都渴望聽到:「我見到你溫書都辛苦,見到你有努力過,你心情覺得如何?」
許多家長會問:如何營造一個正面的氣氛去與孩子傾談要進步的地方?我們要先讓孩子放下害怕父母失望的擔憂,孩子才會容易面對和接納自己的失敗,對話才能被開啟。
推薦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