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Netflix有套韓劇名為<<二十五‧二十一>>,起初單純地以為只是一套青春浪漫喜劇,裏面講述了女主角如何努力追夢的故事。
後來,看著看著,才發現裏面有很多情境和對白,特別發人深省。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劇裏其中一個情節,那跟我們在教養上特別有關係。
簡單說說這個情節的背景。長大後的女主角,已經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劍擊國家代表。她育有一名女兒,喜歡跳芭蕾舞。
後來女兒在一次公開比賽中,她站在後台裏掙扎了好久,最終她二話不說,選擇離開比賽場地。
身為母親的女主角追問女兒原因,女兒告訴她,她覺得別人跳得特別好,自己不會在比賽中獲勝,所以告訴母親,她不要跳舞了。
偶然機會下,女主角跟女兒幫娘家的籬笆重新髹油。
女主角稱讚女兒,有按照她的教導去髹油,做得不錯,進步不少呢。女兒不但沒有接收到媽媽的稱讚,還喃喃自語說:「這種事情都能進步很快…」
然後,就有了以下的對話:
女主角:「你老實跟我說,為甚麼放棄芭蕾了?」
女兒:「因為再怎麼努力都沒有進步。」
女主角:「所以,你覺得沒意思了嗎?」
然後,女主角拿著油掃,在籬笆上畫了以下的圖。
延伸閱讀:【親子教養】你怎樣形容與孩子的關係?

她說:「你覺得實力會像爬坡一樣(藍色線),平穩向上,對嗎?才不是。實力並不像爬坡,而是像爬樓梯一樣,一級一級地往上(粉紅色)。一般人會分別在這些地方(白色圈圈)就想放棄了,但只要拐過這個彎,就會有大幅的進步,會有更棒的成長。可惜他們都不知道,你猜是為甚麼呢?」
然後,女主角把其中一條階梯的橫線延長,告訴女兒:「因為他們以為,自己會永遠停留在這些地方。(白色虛線)」
父母們,女主角跟女兒剛開始的對話,有沒有一點似曾相識的感覺?如果我將「芭蕾」,換成是「讀書」、「英文」、「彈鋼琴」、「排球」等等這些項目,好像還是可以喔?
我想,很多孩子選擇放棄時,跟女兒的心情也是一樣吧!
很多孩子都會把這樣的心情,放到內心深處,任由它發臭腐爛,最後成為現實世界中,看似真實的經歷──那就是「努力了還是沒用」。
那我們再看看,作為母親的女主角,她怎樣回應呢?
她沒有責備女兒「遇到小小困難就放棄」、沒有批評女兒「你就是不夠努力,才看不見進步」,更沒有諷刺她「我看你將來也沒甚麼出息,就這麼一點小事就說要放棄。」
她用一幅爬樓梯的圖,教導她重新看待何謂「進步」,給她一個新視域,讓她重新看待自己所付出的努力,重新看待「跳芭蕾舞」這件事情。
父母們,很多時候我們會擔心孩子「不夠努力或盡力」,害怕他們做事情「不夠堅持,3分鐘熱度」,所以我們有時候不喜歡聽到孩子說「我不想做」、「我放棄了」這些消極被動的說話。
可女主角提醒我們,在我們想要下任何結論以前,或許可以先聽一聽孩子的心情和他們的想法?
只是一句「因為再怎麼努力都沒有進步」,其實當中包含了一些我們沒有看見的難過和心酸,這裏面可能還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經歷── 同儕比較、無數的誤解、自我懷疑、覺得自己沒用、討厭自己……
這些難過和心酸,不是每個孩子都懂得告訴我們,也不是每個孩子能夠意識到的。
他們或許會站在階梯的平台上,站了好久好久,直到自己迷失方向,失去前進推動的能量。正因為如此,讓孩子重新得力、重拾方向、恢復內心的盼望,比一切都重要。
而父母的睿智、遠見和眼界,對迷路的孩子來說,就是一盞明燈。
推薦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