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與一位家長聊天,他告訴我:「與孩子花了這麼多時間,最後『都係得個吉』,我都需要時間去調適。」為了追上成績,進入理想的學校,他與孩子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書桌前,激勵孩子努力,盡力去做。
結果出爐,可是成績並不理想,他們都大感失望,整整兩天都沒有跟對方說話。是的,父母不是超人,畢竟曾勞心勞力,面對現實和期望的落差,大家其實都需要空間去調整心情。
但從來沒有改變過,不會動搖的,是愛孩子的心。家長說:「在小五和小六裡,孩子已經努力過,當中雖然一定有不足之處,經過反省,其實也是一種學習。」
這個世代,父母和孩子身處的環境和狀況,其實誰都不容易。而父母從陪伴孩子的路上,明白到學習的路並不容易,除了溫習的質量,更意識到孩子的心情和壓力是需要被關心,這可算是孩子幸福之處。
雖然有失望,但他卻有新的看法:「我開始去發現孩子的優點,希望幫助他找出適合自己的路。」沒錯,這世代的孩子,幸福的是——沒有了生存和生活的掙扎;但困難的是——直接跳進想要尋找出生命的意義,才能獲取成長的動力。
如何協助孩子恢復這份動力?我問家長:你與孩子最希望有一份怎樣的關係?
「希望上中學後,與孩子能『傾到計』。」簡單的三個字——「傾到計」,其實卻不容易。這世代的孩子很需要被聆聽,交流的除了是功課和成績,還有他們的心情和對人生的想法。當他們在尋找自己的混沌中,被父母真誠地聆聽,不帶負面判斷地交流,定能找到明確的方向。
你有多久沒有與孩子的心「傾計」?我相信能與孩子的心「傾到計」正是每位父母內心最渴望的,是嗎?
推薦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