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們,你的狀態是否也像這句說話一樣:「孩子停課時,家長先瘋掉」?
孩子在家的時間長了,環境經常都是吵吵鬧鬧,少了片刻的寧靜;以往是祖父母或其他家人幫忙照顧孩子的,現在也為了保護家中長老,不少家居事務移交回父母親自操刀;不少在職父母也因為多了在家工作的緣故,要兼顧的事情一下子增多。
不少父母形容這段時間是「困獸鬥」,有甚麼方法可以讓我們紓緩這種感受?
一、父母不是超人
因應現在疫情的狀況,讓不少在職父母在家既要兼顧工作,同時要照顧孩子一系列網上的學習和功課、家居清潔和日常生活事務。當大量排山倒海的「事務」一下子要兼顧和處理時,很容易讓我們淹沒其中,產生張力。
當張力產生,人會有傾向想做些甚麼來處理或紓緩這種張力的狀態,以致對很多事情變得很焦急和急躁,衝突會增多,關係會變得緊張。而往往這樣的狀態下,我們只會傾向看見很多的困難和矛盾,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。
所以,父母要留意自己的狀態,不需要過份要求自己做到盡事盡美。父母不是超人,父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,同樣也有自己困難和情緒,有時要懂得接納自己也有心情不穩定的時候,適當地放過自己,並學習健康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
二、意識自己的狀態
當人受困於情緒時,會影響我們如何看待事情。意識自己的狀態,是紓緩「困獸鬥」這種感受其中重要的一步。
你有沒有留意,孩子停課期間,自己的心情或情緒是怎樣的?不穩定?容易忟?覺得好煩?總感覺想逃離卻不能?無出路?甚至是沒有甚麼事情發生,但總感覺不自在,不安穩?又有沒有甚麼事情誘發起以上的心情或情緒?
這些問題都嘗試協助我們整理自己的內在狀態,當我們跟內心恢復連結時,你才能找到一個適合的方式和孩子去相處。
三、幫身心叉電
曾經有一位媽媽分享過,她感到最平靜和舒服的時間,就是寫書法。可是,日常照顧孩子和生活各種事務,已讓她疲憊不堪,她很久沒有進行寫書法的活動了。然而我們鼓勵她,這樣的時間是值得給予自己的。
人的疲憊,很多時候不是源於事務本身,而是內在力量的消耗過大。不斷從身心「放電」,而不去幫身心「叉電」,其實對身心健康都有一定影響。
當父母覺得有種「困獸鬥」的感覺時,其實正是一個訊號,反映父母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心靈空間,為身心叉電。你可以選擇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,選擇安排一些時間,和丈夫/太太吃個飯,看一本書,畫一幅圖畫,即使是去浸一個浴,對紓解壓力都有一定的幫助。退一步,讓自己重回那種「腳踏地」(grounded)的感覺。當心頭的壓力稍為紓解時,你就會發現很多事情變得容易處理,自然「困獸鬥」的感覺就會減弱。
父母們,負面的情緒也會削弱自身的抵抗力。當我們為孩子、親人、家居環境做好防疫措施時,別忘了我們的心也要好好防護。我們深信,喜樂的心乃是良藥,更是抗疫不可或缺的好幫手。
面對學業的壓力,孩子有,家長也有。如何調節呢?立即觀看:<<【家長講座精華】緊張孩子成績,父母壓力倍增如何調節?│Tommy Chan 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>>
推薦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