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長啟導】如何引導孩子表達情緒?
積極聆聽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,就是除了聆聽孩子說話的「表層情緒」,還有說話背後的「深層感受」。生活中我們常以「喜、怒、哀、樂」來表達自己的情緒,這些屬於較表層的情緒,是很多孩子較容易向父母表達的。但是,這些表層情緒背後,其實隱藏了一些深層的感受。
教養文章
積極聆聽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,就是除了聆聽孩子說話的「表層情緒」,還有說話背後的「深層感受」。生活中我們常以「喜、怒、哀、樂」來表達自己的情緒,這些屬於較表層的情緒,是很多孩子較容易向父母表達的。但是,這些表層情緒背後,其實隱藏了一些深層的感受。
你有沒有試過不停思索同一件事,腦海充滿那件事的細節,翻來覆去,無法停下來?
Jenny靜默了好一陣子,她說:「我常常想著所有人都不喜歡自己,總感覺別人投放在我身上的目光都是負面的,或許…這樣的想法也有偏差吧?」
對於Jenny來說,要跟別人打開自己的心,是一件非常「恐怖」的事情,因為她總覺得自己不夠好,真實的自己是不可愛的,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,只會換來拒絕和批評。這些非理性的信念,讓她學習到一件事──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收起來。
有時候,想要跟青少年好好聊天,先要聽聽他們「發牢騷」。我們多年跟學生同行時,他們總會不自覺吐露很多心聲,當中有些是「控訴」父母怎樣不理解,環境怎麼不順他們的意。不知道家長如果聽到青少年這些心聲,會有甚麼感受。
我們從他爸爸媽媽口中知道,真實的情況不盡如此。我們發現這孩子不自覺只會將自己認為「好」的一面說出來;他認為「不好的」、「是壞的」就會隱藏起來,甚至為此撒謊。
當我們問孩子當刻的情緒時,我們最常聽到的回應有:「不知道(唔知)。」「沒有(無)。」「開心。」(但樣子卻是很苦悶似的)。有時,真的讓爸媽摸不著頭腦,究竟孩子的心情是如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