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親子教養】孩子喊悶,常常吵著要看手機平板怎麼辦?
全球已經踏入第四次工業革命(即自動化、人工智能(AI)、實境虛擬(VR)等急速演變的年代),我們已不能完全阻隔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和虛擬世界。如何讓孩子有足夠的抵禦能力,既不會上癮之餘,又能享受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呢?
教養文章
全球已經踏入第四次工業革命(即自動化、人工智能(AI)、實境虛擬(VR)等急速演變的年代),我們已不能完全阻隔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和虛擬世界。如何讓孩子有足夠的抵禦能力,既不會上癮之餘,又能享受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呢?
有一次,我看見先生正在教五歲的兒子踏單車。我在旁看著兒子,雖然很努力,但仍然信心不足。爸爸一放手,他就馬上煞車,學了好久也未能成功。看見孩子這樣,先生也開始少了一點耐性。
父母們,很多時候我們會擔心孩子「不夠努力或盡力」,害怕他們做事情「不夠堅持,3分鐘熱度」,所以我們有時候不喜歡聽到孩子說「我不想做」、「我放棄了」這些消極被動的說話。可女主角提醒我們……
當學生出現「欠學習動力」或「沉迷虛擬世界」的現象時,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「如何解決」(how),而是「為甚麼」(why)。為甚麼他喜歡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傳訊息給同學?為甚麼他喜歡這款遊戲?為甚麼他對於某位網絡紅人的影片這麼感興趣?
家長一邊說著孩子的事,眉宇夾緊,我們看著很是心酸,也為家長感到心痛。長久積累下來的焦慮和擔憂,讓他把孩子所有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攬,他希望自己盡量參與孩子的事情,減低他走彎路的機會。這些責任就像一塊沉重的石頭一樣,壓在家長的心中,讓他喘不過氣。
很多家長慨嘆,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,就會很有動力、很專注地去完成,有時候還會給自己訂目標。但一談到讀書,要訂立溫習時間表,每年的學習目標等,他們就會有很多的原因推搪。
其實,有時候目標不在於大小,而是在於完成。這個心態在協助孩子訂立和執行目標的過程中要抓得好,適當時候要給孩子自主性和空間,協助孩子創造一些正面經歷,給他鼓勵,讓他知道自己可以做到,而且做得好。
「很多次我下班回到家,就看見他躺在沙發上看手機、看影片,不然就是跟同學傳訊息,從沒見過他拿書出來溫習,也不見他做功課,就連家務也沒見他幫忙。好幾次老師都打給我,叫我要好好勸導他。我難道沒有嗎?可是一提起功課和溫習,他就開始發飊!」
當孩子長時間沉醉於打機或看視頻時,過量的感官刺激會促使大腦分泌大量的多巴胺(dopamine)。一個人為甚麼會對毒品上癮,原因也是這些毒品會刺激大腦釋放過量的多巴胺,產生暫時的愉悅和快感。